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批中国金融生态市(县)推荐活动中,路桥区以“民营经济的成功典范”的强力推荐的理由,再一次走到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前台。
在回眸路桥发展历史时,路桥区委书记马晓晖深有感触地说:“路桥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是路桥未来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事实上,民营经济的发展品牌慢慢的变成了路桥的显著标签。与此同时,人们更清楚地认知,路桥民营经济发展脉络有着鲜明的“四主”特征。
疾风知劲草。去年下半年开始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对路桥的许多非公有制企业是一场生死考验。
“抱团”发展,成为路桥非公有制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创新举措。在缝纫机主业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今年初通宇控股集团与巨科集团、永源集团组建了浙江鑫鼎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实施了年产6万吨的高强度铝板投资项目。
通宇集团董事长陈晓青睿智地解释道:“只有抛弃家族企业的门户之见,才能实现企业的克难发展。”通宇集团的可喜转变,与路桥提炼的新“路桥精神”有着互为因果的作用。
去年,路桥区在全面探寻历史人文足迹和民营经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路桥人的精神内涵,那就是:以勤为路,以诚为桥,敢闯善为,商行四海。陈晓青说,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新“路桥精神”加倍激发了人们的发展信心。
适时到位的精神导向和理念引领,是路桥区激励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的一个重要“法宝”,至今在路桥连续举办了3届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就是这里面一个主要举措。作为永久性常设机构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总投资12.63亿元的综合性设施在路桥开建,目前会议中心主体工程已经结顶。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论坛旨在为政府部门、研究部门、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共商民营经济发展的对话场所,旨在打造民营经济自己的‘博鳌论坛’。”
路桥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米良说:“路桥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现代管理上的水准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他们是实现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最强有力的推动力量,也是路桥未来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吉利集团是路桥一家土生土长的企业。日前,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指出:“吉利用10年时间掌握了汽车产业主要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从先进的发动机,到拥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再到独创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管理系统,很不容易。”
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让路桥非公有制企业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实现了“逆市前行”。
产品创新,志在求精。台州市瑞力轴承有限公司与上海一研究所开展技术协作,先后开发了低噪音深沟球和接触球轴承两大系列近百个品种,由于产品精密度高、性能可靠、外型美观,投放市场后深受客户青睐。今年1-5月份,公司完成产值1241万元,同比增长24.66%。
管理创新,胜在求变。开开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应对金融危机建立了以生产企业、专业服务部门和销售服务人员为主体的“三服务体系”,公司制作的特种电缆实现了逆市畅销。董事长余纪炎高兴地说:“公司前5个月实现产值近2亿元,企业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
据介绍,目前路桥区拥有省级中小型科技公司16家、省级研发中心14家、省级技术中心7家,1/4以上的规模企业设立了研发(技术)中心。最近,路桥区还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青年企业家在推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的生力军作用。
对于民营经济的逐步发展,马晓晖有着深入的思考:“除了要发挥好企业家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关键还要发挥好干部队伍的服务作用,行政环境要助力民营经济‘保增长’。”
“5F工作法”因此成为了路桥干部服务企业、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种工作常态。
其具体内容有:“孵”就是为企业孵化、壮大营造良好环境;“扶”就是在企业未来的发展遇到困难时要给予扶持,帮他们打通瓶颈制约;“辅”对企业管理提供理念辅助和方法引导;“服”就是变“坐堂办公”为“登门问需”,为企业和创业群体提供软性服务;“富”就是帮企业落实优惠政策、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返还等。
情到线F工作法”使机关干部在一线工作中帮企业破解了资金、土地、供电上的一系列难题。据初步统计,今年1-4月份路桥区通过银企对接为企业落实贷款372.44亿元,并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支持两家地方性民营银行推出“小本贷款”、“青年创业通”等金融新产品。
为了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路桥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利用办事中心的服务平台,推动行政许可职能由分散向归并转变,集中度提高到90%以上。行政审批流程由串联向并联转变,办结时间比法定时间缩短30%。
针对金融危机影响,路桥区工业经济运作情况监测从原先的每月监测、按季度通报变为随时监测、按月通报。目前,路桥区还完成了对近百家规模以上企业运作情况的调查,分类梳理出139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分解到有关部门限期破解。
路桥区委负责人说:“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捷径可走,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要以重点项目为发展主场,动激情出实招,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好落实,才能在创新示范中带动路桥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航母战斗群”,路桥区工业投资项目的“12345”行动计划得到了顺利实施。“1”即黄琅废弃盐场工业集聚区已有6家企业开工建设;“2”即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和吉奥汽车基地,前者首期启动区块已完成4.5公里路基填碴,后者一期450亩土地农转用进入招拍挂阶段;“3”即新桥、蓬街、金清三个区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4”即40个市级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其中吉利金刚年产8万辆轿车车身研发项目、索日光电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技改项目和巨科铝业年产10万吨高精铝合金板连轧生产技改项目等6个项目已成功列入省“双千工程”,目前完成投资1.48亿元。“5”即50个“零增地”技改项目,其中首批12个项目已启动。
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路桥区今年以来的重点建设项目得到了有序推进。今年1-4月份,全区72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63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总额的33.9%。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路桥区实现生产总值58.41亿元,同比增长2.2%。这个来之不易的数据,也许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路桥民营经济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草根”生命力。